2025年徐汇区残疾人体育运动会日前举办,来自全区13个街镇的130余名残疾人参与,赛事以社区为单元组织、以科学分级为抓手,在家门口搭起惠及残障群体的运动舞台。活动时间节点与今年国家层面“全民健身日”与第15届“残疾人健身周”的安排同频共振,重在把科学健身指导送到群众身边。
本次运动会设置残疾人飞镖与阳光健身操两类项目。飞镖项目按照站姿、坐姿进行分级竞赛,为不同残疾类型选手提供更公平的竞技平台;健身操以团体展示为主,突出社区融合与参与感。最终,阳光健身操团体赛前三名依次为徐家汇街道、长桥街道、康健街道;飞镖坐姿单人赛前三名为金堃、王宏军、刘坚华;飞镖站姿单人赛前三名为汤昊、徐政、陈涵春;飞镖团体赛前三名为徐家汇街道、康健街道、长桥街道。选择飞镖等适残项目,契合本市长期在群众性残疾人体育中推广的做法。
场地条件为赛事顺利举办提供了托底。康健社区体育公园近年完成开放式改造与功能升级,建有室内乒羽馆(含5片羽毛球场),并配套“康健苑”(残障人士健身房)等多元设施,形成全龄友好的综合运动空间;健身步道与部分场地公益低收费、预约便捷,满足不同人群的日常锻炼需要。康健街道更早前即参与“智慧社区健身中心”试点探索,为社区体育的数字化、精准化服务积累了实践基础。
赛事背后,是全市层面政策牵引和服务体系完善。根据《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(2021—2025年)》,本市强调完善区—街镇—社区三级赛事活动体系,鼓励打造“一区一品”“一街(镇)一品”的群众体育品牌,并明确“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”。徐汇此次将分级竞赛与社区健身展示结合,正是对相关导向的具体落地。
今年“全民健身日”前后,徐汇区也持续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融合活动。8月8日,“阳光之家”融合体验在徐家汇体育公园举行,聚焦特殊群体的定制化运动体验,进一步营造“残健共融”的城市氛围,与区内残疾人运动会形成呼应。
从“以镖会友、以操联谊”的赛场,到“家门口”常态化的康复与健身,社区端的服务能力正在增强。上海市残联近日介绍,围绕“身边化”康复健身服务,已在杨浦、徐汇、浦东等地陆续建设残疾人社区健身点,建立“一人一档”的电子健康档案并累计服务十余万人次,为残疾人就近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。此类做法为区级赛事与日常服务的衔接提供了“系统支撑”。
据区残联表示配资证券股票配资,下一步将持续完善残疾人康复体育与群众体育的贯通机制,优化适残赛事供给,拓展社会体育指导员、康复治疗师等专业力量进社区的服务渠道,把更多“可参与、可负担、可持续”的运动选择放在残疾人身边。通过赛事与服务的双轮驱动,进一步提升本区残疾人群众体育水平与社会参与度,巩固和拓展“平等、参与、共享”的实践成果。
恒信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